绿色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提能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近年来,云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链群、科技、质量三大赋能工程,着力构建“1+5+42”绿色工业发展平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工业发展新路子。2022年,全县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超30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11.2%。
重视科研突破壁垒
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近日,走进位于云阳工业园区人和组团内的杭萧钢构产业园,一排排码放整齐的复合型墙板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生产的这种复合型墙板,一开始只使用了砂浆,很容易导致接缝处开裂。”诚信杭萧钢结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玮说,经过科研人员不断试验和改进,最终利用抗裂砂浆、铺设网格布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开裂弊端。凭借这个小小的突破,该产品得以迅速打开市场,产值较以往提高了四倍以上。
另一边,“全副武装”的工人拿着喷枪为钢结构建筑材料喷漆,他使用的这一工艺也来自公司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耐腐蚀环保型建设钢结构。该专利有效增加了钢结构的耐腐性与防水性,使得钢结构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增强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土式建筑的技术改革与升级改造,企业要实现良好发展必须靠核心技术。自落地云阳以来,诚信杭萧钢结构公司积极抢抓国家和地方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机遇,以“科技研发、双碳经济”为引领,通过引进人才、革新技术等举措,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2022年,该公司成功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绿色工厂”。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近年来,云阳县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加快推动科技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小江青科城为核心,加快完善“两心一环三基地”创新发展布局,以创建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目标,打造云阳创新发展新载体,以万达开云创新科创走廊为支撑,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产业的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同时,强化科技服务与科技赋能,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宣传用好各类创新奖补政策。
“我们对2022年科技创新企业奖补360万元,实施了智能化改造项目20余个,累计为72家企业发放支持信用价值贷款9630万元,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76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县经济信息委科技发展科科长聂艮青介绍。
完善设施做大主体
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来到云阳工业园区黄岭组团,修葺一新的标准厂房有序分布于两山开阔地带。临近农历春节,位于园区14幢的重庆市雲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旧热闹不已,工人们正抓紧时间布置生产线,技术人员则忙着调试数字系统,全力保障节后全面有序运行。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雲扬电子于2022年9月开始试运行,拥有6条SMT自动生产化线、7条DIP 组装线,是云阳县最大的PCBA 数字化智能制造企业。
“2022年下半年试运行以来,已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该公司总经理李亮介绍,最近几天,他们正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布局改造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控制产品生产全流程,实时监控计划订单、产品品质等,实现自动报警、自动停线、及时反馈,是数字化、智能化车间的必备核心。希望依托这些智能化设施设备,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工业园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招商引资主平台、产业集群培育重要空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云阳县围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提高重大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为重点,加快提升“1+5+42”工业平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
公共服务覆盖水平,加快标准化厂房等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园区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持续推动企业“上云”赋能,助力绿色产业承载力和发展能级不断跃升。2022年,工业园区黄岭组团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数智森林小镇大数据产业园10万平方米已建成6万平方米。新发展集聚区100亩,实现产值25亿元。新增楼宇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0亿元。新培育工业市场主体2353家,上云企业总数达230家,工业园区“主力军”、中小企业集聚区“生力军”、乡镇楼宇工业“常备军”作用持续增强。
聚焦“三化”提能升级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产业是推动大发展的“牛鼻子”。
“2022年全县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超30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11.2%。”县经济信息委主任吴俊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始终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能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一群一案”“一链一策”培育壮大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特色产业园集聚成群。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提质,提升云阳企业的“专业生产、精细管理、地方特色、自主创新”能力。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为方向,支持传统企业加大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效。力争通过5年时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工业税收翻两番,持续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云阳贡献工业力量。